華智分享:新冠肺炎疫情下對經濟的影響、政府措施、制造業的變革
發表于:2020/2/21 10:06:35??閱讀量:?[關閉]
2020年的春天,己亥庚子交替,12年甚至是60年一次的大交接。多事之秋,中美貿易摩擦剛剛有所緩和,讓國內企業松了一口氣,怎料新冠肺炎疫情又洶涌而來,在全國范圍給包括餐飲、旅游、消費、酒店、金融在內的第三產業的多個行業帶來巨大沖擊。同時給 GDP 占比很重和國之根本的第二產業(工業),也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例如制造成本的增加、用工荒問題的加劇、供應鏈端的考驗等等。本文將從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政府側所采取的措施、對制造業的影響三個方面,分享筆者的感受和觀點。
一、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01、對 GDP 增速的影響
本次疫情對 GDP 的影響將不容小視,對于處于疫情重災區的武漢和湖北更是如此。在采取嚴格的封城措施下,除了交運、餐飲、旅游等行業受到顯著沖擊外,對于電子通信、汽車、醫藥器械等產業也將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參照2003年 SARS 對 GDP 的影響(見下圖)可以看出,在 SARS 的爆發期間,受疫情影響 GDP 增速顯著回落,當季 GDP 增速下降2%至9.1%。(數據來源:CEIC)。

02、對行業的影響
本次疫情具備傳播速度快、傳播途徑多、初期病癥不明顯的特點。為控制疫情發展,政府采取了多種措施,包括限制人員流動、實施交通管制、工廠停工或延遲開工、跨境出口限制等,導致全國包括服務業、餐飲、旅游、消費、酒店、金融等多個行業幾近停擺。對于制造業而言,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勞動力流動受阻,同時給物流帶來巨大壓力。春節假期結束后,各地可能面臨「用工荒」的問題,尤其是疫情比較嚴重的湖北、廣東、浙江及上海等省市。作為「世界工廠」的中國,勞動力短缺的直接結果就是工廠不能正常開工,工業產品產能不足,以及由于各地開工時間不一、生產配套、交通運輸問題等影響部分企業的正常生產。
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所采取的措施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和所帶來的影響,從政府側出臺了多個政策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20年2月4日,有6個地方的政府部門或稅務部門出臺了相關文件,包括北京、廣東、福建、青島、蘇州、寧波等。以蘇州為例,蘇州市政府出臺十條政策幫中小企業共渡疫情難關,從加大金融支持、穩定職工隊伍、減輕企業負擔三大方面給出支持政策。此舉贏得全國點贊,被認為是疫情席卷全國之時地方政府穩定經濟、實效作為的范本之一。
三、對制造業變革的影響
外部形勢嚴峻,包括用工荒導致的交付周期的影響,生產安全的嚴格控制導致的制造成本的增加,供應鏈問題導致的交付穩定性降低等等。雖然有政策的大力支持,但要解決問題、克服困難,還是要依靠企業自身力量。就像鐘南山院士提出的「免疫力是最好的醫生」,只有練好內功,提升制造業自身能力,提升行業健壯程度,才是應對一切困難的根本之道。
本文鏈接:華智分享:新冠肺炎疫情下對經濟的影響、政府措施、制造業的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