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智分享:ERP成功與否有沒有標準答案?
發表于:2020/3/9 14:27:59??閱讀量:?[關閉]
誕生于制造業的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規劃)是一種先進的企業運營管理平臺,其核心思想是根據銷售訂單或市場預測,考慮產品結構和庫存數據,經過MRP(物料需求計劃)展算來最終精確地安排企業的生產和采購計劃,突出計劃、控制和協同的主線,集成管理企業內外部資源。制造型企業的ERP需求明顯,但實施的成功率卻不高。由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ERP的實施能夠達到預期目標的比例仍然不足40%。
當前,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期和建設現代企業制度的過渡階段,相當一部分企業主存在重業務、輕管理,重規模、輕內涵,重增長速度、輕發展質量的傳統思想,企業管理基礎不牢,管理水平不高,經濟效益不好。因此,深入探討和挖掘企業ERP實施的成功經驗,改變有些企業主對ERP觀念和認知的偏差,為我國企業提高ERP實施成功率提供現實性的指導和借鑒就顯得尤為重要。
ERP成功與否沒有標準答案
要分析ERP實施的關鍵成功因素,首先要界定“成功”的標準,怎樣才算“成功”。一般而言,企業在實施ERP項目之前,通常會對ERP有基本的期望或目標,即ERP在將來要給企業解決什么問題、達到什么效果、取得什么效益。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很多企業在實施ERP時缺少調研論證,無目標、無規劃、無策略,或雖有目標但很籠統,定性多、定量少,而且沒有提前設置好目標達成的評價方法,很難說清怎樣才算實施成功。
在ERP選型階段,企業肯定希望把廠家宣傳的效益效果寫進合同,當作項目驗收和付款的條件,以此轉移和規避風險。但事實上很少有供應商敢這樣做,因為項目具有獨特性,影響一個公司ERP實施效果的因素太多,很多因素不是軟件供應商一方所能控制和決定的。為什么“成功”的標準難以界定呢?
1.企業環境復雜多變,管理沒有標準答案
德魯克精辟地闡述了管理的本質:“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成就。”企業的基礎和環境不同,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各異,我們常說管理講究具體的場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制造型企業生產組織方式多樣,管理特點各異。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制造型企業的業務特點、管理模式、信息化建設的重點、難點和需求都是不同的。ERP作為一種管理思想和工具,在不同的企業實施和應用后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即便是同一款軟件由同一團隊實施在不同的企業也不會有完全相同的結果。因此,有人認為用了ERP,企業管理水平就能立即上個臺階,這種理想化的認知忽略了ERP與企業環境之間的復雜關系。
2.每個軟件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局限性
ERP軟件良莠不齊,它們在系統架構、市場定位、功能特色等方面都存在差異。比如市場定位,有的是針對大型集團企業,有的是針對中小型企業,如果企業選擇了不適合自己企業規模和發展階段的ERP軟件,無疑會影響ERP的運用效果。雖然都叫ERP,但功能有強有弱,適用領域有寬有窄。比如用友、金蝶從財務領域發展起來的,SAP從生產制造領域起家,IFS從設備資產管理領域起步,它們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因此,ERP軟件本身的差異,直接影響到ERP的實施成功率。
3.人的因素變數最大
ERP項目不是交鑰匙工程,而是一個復雜的知識轉移的過程。我們經常看到,一個優秀的顧問同時負責幾個項目,而且都能實施成功,而有的顧問卻把一個很好的軟件在很好的客戶那里實施失敗。這里面有個人工作態度、技術水平、行業經驗、項目把控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關鍵人員變動或流失,供應商和客戶溝通配合等方面出了問題。甲乙雙方就如結婚過日子的兩口子,彼此的價值觀、生活習慣和合作態度等都直接影響生活的幸福指數。因此,人的因素會造成項目實施效果不同,其實ERP應用的成敗歸根到底就是“人”。
(文章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鏈接:華智分享:ERP成功與否有沒有標準答案?